總網頁瀏覽量

2008年11月21日

南非歷史-開普敦建城史講古-荷蘭開闢史1

開普敦的歷史是去年我在另外一個地方翻譯以饗網友、順便拉人氣的。 :)我現在又開始續翻,所以也把舊檔貼出。

今天是九月一號,春天的開始。 特以為記。 ^_^

話不多說~~呵呵

原寫於27/9/2005

~~~~~~~~~~~~

在1652年,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接過無數的呈情及自己的艦隊軍官的建議,終於決定在桌灣(Table Bay)建立一個據點。他們派遣當年23歲的  Jan Antony van Riebeeck 指揮3艘小船Dromedaris,  Reijger and  Goede Hoop,來桌灣岸邊建立個勢力範圍。

他們的主要目的是:
1. 種植蔬果,
2. 並與Hottentot部落,以物換物,換取家畜。
3. 建立一個醫院,
4. 修船場及工寮,可讓船隻與人員休息的地方。

而Jan van Riebeeck的第一座城堡(最後被Castle of Good Hope取代之),是開普敦的第一座建築物。

這位就是Antony van Riebeeck 




17世紀是荷蘭共和的黃金時期,其商人是那時最成功的歐洲商人,而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業體;她並在東方(指印度)及好望角擁有主權。在17世紀中期,在東南亞她是最有影響力的海上霸權。其艦隊乃是由,大約6千艘船及4萬八千多海原所組織而成的。

在當時,整個開普地區是變成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東邊版圖的前哨站。主權是由在印度的總督所行使。
從1672年開始,開普地區擁有自己的總督在管理,但是一直到179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結束前,開普地區還是由印度的總督控制。

~~~~~~~~~~~

沙拉去年的補述:

補充一下,
荷蘭跟西葡都是所謂的老式帝國主義殖民國家,這些國家都有一個特點,利用「商館貿易」模式。


比如:
西班牙最有名的商館應該就是古巴那邊的哈瓦那及牙買加
葡萄牙是印度的果亞及加爾各答(後來被英國接收)
而荷蘭是開普敦還有巴達維亞及遠東地區的日本長崎港

雖然每個不同的商館有不同的商業任務,但一般說來商館肩負著以下任務:
1.收集當地國情
2.提供商船外交、運補、傳遞資訊、補給的工作
3.轉介當地物產,正確來說是收集物產,統批統銷
4.做為當地僑民的安居所,像果亞就是一個大型的軍港保壘,負責鎮攝當地的藩王及維持葡萄牙的利益線不斷

商館貿易持續很久,像荷蘭一直持續到二次大戰日本人來之前,商館貿易在當地住民的看法裡算是一種壓迫,因為他們會低買然後高價賣給本國,所以像荷蘭的例子,印尼人甚至認為日本人來是「解放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商館貿易主要是提供當地物產給本國商人,
像西班牙的哈瓦那就是當時西印度群島地區的煙草集散地,而果亞則是茶葉、棉花,而荷蘭人後來再往遠東去之後,則壟斷了有名的摩鹿加群島做為香料的主要集散地。


沒有留言: